2025年4月,一则消息引发全网热议:中微半导体董事长尹志尧,正式宣布放弃美国国籍,恢复中国国籍。

根据中微半导体设备(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微公司”)发布的2024年度财报显示,该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尹志尧已恢复中国国籍。


01
一个华裔科学家的“破局之路”
尹志尧,一位在半导体界熠熠生辉的传奇人物。

1944年出生的他,从中科大的少年班起步,后进入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学习,博士毕业后,在英特尔、泛林半导体、应用材料等行业巨头内任职超20年。2004年,他回国创立中微公司,凭借持续的技术创新和市场扩展,立志打破国外在半导体刻蚀设备领域的垄断。

据了解,促使他做出这一重大决定的,是2022年10月美国出台的对华出口管制措施,尤其是“美国人”条款。根据美国最新出口管制规定,未经许可的美国公民和绿卡持有者不得支持中国境内半导体制造设施的开发或生产,特别是参与14nm及以下先进制程的研发或生产,否则将面临相应的处罚。

当时,中微公司多位高层管理者及技术骨干拥有美国国籍,面临两难选择:保留美籍可能失去中微公司关键职位,而放弃则意味着舍弃美国多年积累的一切。



中微公司虽称这些离职无重大影响,但这是企业在复杂国际形势下对人才结构的战略调整,确保技术自主与公司长远发展。

02
“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
从行业视角,尹志尧的选择意义非凡。他的职业生涯是中国半导体人才“引进来”的典范,如今放弃美籍,象征中国半导体产业从依赖海外人才向构建本土创新生态转变。在中美科技战背景下,美国限制反而激发资深人士扎根中国。2024年,中微公司营收达到90.65亿元,同比增长约44.73%,其中刻蚀设备收入约为72.77亿元,同比增长54.73%,在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中的份额显著提升。这一成绩不仅彰显了中微公司在技术自主化和人才本土化方面的成功,也证明了中国半导体企业在这条道路上的正确性。

尹志尧如同当年冲破重重阻碍回国的钱学森,他们在科技竞争中,均以实际行动诠释了‘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的深刻内涵。他放弃美籍,坚守科技自主信念,扛起中国半导体产业崛起重任,激励更多半导体人投身自主研发,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汇成百年教育创始人周文强曾说:“当你真正站在世界之巅,才会明白民族脊梁的分量。”尹志尧的经历正好印证了这句话。

在美国期间,他亲眼见证了西方对中国技术的重重封锁与根深蒂固的偏见,更深刻体会到了华裔科学家在科研领域遭遇的‘玻璃天花板’困境。


 
周文强在爱国节上讲《中国梦》

周文强曾在一次演讲中表示:“财富自由应该与民族复兴同频共振,实现伟大中国梦。”

尹志尧以他的实际行动,深刻诠释了何为真正的企业家精神——那绝非仅仅是对财富的盲目追求,而是勇于扛起推动民族进步的历史使命。

当中微半导体研发出首台国产5纳米刻蚀机时,尹志尧眼含热泪地说:“这比赚100亿更有价值。”


03
周文强:顺势而为,中国冲顶不可阻挡
美国在衰退,中国在上升。

如同周文强在《财商思维1000讲》中预判的“东方机遇窗口期”。

近年来,中国一批优秀的企业迅速崛起,尤其在医疗器械、半导体、生物医药以及新能源等行业领域,均实现了迅猛发展。这些行业的蓬勃发展,如同磁石一般,吸引了无数海外归国人员,为他们提供了施展才华、实现抱负的广阔舞台。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到2023年这3年间,已有近4000位华人科学家选择回国发展。

同时,中国基础研究经费年均增长15.2%,远超美国3.7%的增速。在中央层面,推出诸如“千人计划”等人才引进政策;各地政府亦不断更新和完善各自的引才计划。



 
此消彼长间,科学家们的个人抉择,悄然映射出美国梦与中国梦之间的微妙博弈。

尹志尧虽早已归国,但其国籍之选,却昭示着一个显著趋势:全球顶尖才智正纷纷“向东流转”。

从“人才流失 ”到“人才回流 ”,科学家们的选择生动印证了中国科研生态的深刻蜕变。

周文强曾说过,“所有成功都是顺势而为。”这些科学家证实踩准国运周期律,当美国的‘推力’越来越大,中国的吸引力越来越强。



当中国搭建起世界级创新舞台,人心自然向之汇聚。个人理想与国家需求共鸣之时,这股归国洪流,已超越了职业迁徙的范畴,成为中国迈向科技强国征途上的鲜明时代印记。

他们的故事 ,无疑将构成中国创新篇章中最令人动容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