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认为,自卑的核心在于没有把自己当作独立的、有价值的个体,把外界的标准、他人的眼光作为一切行为的准绳,用他人的眼光时刻监视自己。有比较才会产生“卑”,自卑的人把自己现有的条件与他人的标准去对比,一旦达不到便自我轻视、自我攻击,或者一旦遭受攻击便自我怀疑、自我否定。

 
人生来就是有价值的,我们首先是独立的个体,才是某个组织的成员,才是别人的父母、子女、伴侣、朋友、同学等等,身份都是外界给予的,是我们在人类社会被贴的各种标签。人们往往意识不到自己生而为人的价值,觉得只有社会给予的身份才是自己真正的价值,于是去讨好别人、讨好各种规则,却唯独不讨好自己,不让自己快乐,把热情、友好和宽容都留给外界,对于自身却十分苛刻,不肯给予自己一点温暖和关爱。一个不爱自己的人,你能奢求别人去爱你吗。害怕别人看不起自己的人,自己就看不起自己。对于那些喜欢看不起别人的人,必然也总是害怕别人看不起自己,这样自讨苦吃,活得憋屈的人,理他做什么呢?

 
 
摆脱自卑的核心就在于独立,我是我,外界是外界,外界的声音并不需要全听。我有一名同事,总是抱怨自己为什么经常挨骂,明明工作也干了,在领导面前卑躬屈膝,各种讨好,依然是各种挨批。我观察他发现,他心中充满了对领导的很多不满,却又不敢发泄,压抑着各种情绪汇报工作,而人是会感知对方情绪进而表达自己情绪的,《当下的力量》中写到,‘强烈的无意识情感模式可能会显化发生在你身上的外部事件。比如说,那些内心充满愤怒而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也没有表达愤怒的人,更容易从言语上或身体上遭受其他愤怒之人的莫名其妙的攻击。因为他们散发着强烈的愤怒波动,被某人无意识地接收,从而引爆这个人自己内心潜伏的愤怒。’他对领导的不满表面是领导过于苛刻,实则深层原因来自于他没有把自己当成独立的个体,领导一批评自己便极度紧张,觉得全是自己的错,但是又无法接受自己怎么总是有这么多错误,怎么总是满足不了领导的条件,对于外界的批评和质疑不去分析便全盘接受。对于受到的批评会我们要去分类,再选择接不接受:如果是对事不对人,且过错确实在自己,那就吸取经验教训,加以改正,提高能力,日后不再犯;如果只是人身攻击、情绪发泄,我会当作他们自己发疯,自己找不痛快,何需理会呢。

自信的人是坦诚的、洒脱的,因为摆脱了他人的眼光,别人是别人,我是我,敢于和别人不同(因为行为的准绳在于自己)、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和错误。



 
不止一个同事问过我“你是怎么做到在领导面前能不卑不亢、镇定自若、侃侃而谈的呢?怎么能做到跟领导说话的氛围都是放松的,不拘束的呢?”因为在我看来,我跟他们在精神上是平等的,他们在社会地位上比我高,不代表我就低人一等,他们比我多吃了几十年的饭,生活阅历、人生见识、专业知识确实比我强,但是我也不差啊,我的创新思维、学习能力、独特见解、运用新技术的能力比他们也强啊,而且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变化,哪敢说谁就比谁看的更远呢。况且任何一个人的成功都是各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个人的原因或许只占很小一部分,不必去神话别人、贬低自己。当然,我能这样做,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我的工作能力是得到领导很大认可的,有实力才有底气,才能有真正的自信。精神独立、实力加成,外加一些人际沟通的小技巧,自然可以应对自如,很多情况皆可照此理论施行。

摆脱自卑,就要扬长避短。我一直不太认同木桶理论,为什么一定要费劲地去加长短板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为何不能把木桶倾斜一点,把长板不断加长呢,把优点发挥到极致,我们的价值也就不再是一个木桶可以衡量的了,也不仅仅是为了装水了。不要永远盯着自己缺点的和不足,而是多发掘自己、欣赏自己的闪光点。

人生来就是独立且孤独的,自己才是陪伴自己最久的人,只有自己最了解自己,认识到这一点,就不会再自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