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强老师常说:“人最重要的区别在于梦想,梦想是成功的起点。” 而梦想与见识紧密相连,这便是他每年游历多国的原因。每年他都要出国游学,到过澳洲、新西兰、南极、土耳其等国。周文强常说,出国是为了更好地爱国,增长见识,而梦想也跟自己的见识有关。正可谓:不去观世界,何来世界观。


此次澳洲之行,周老师深切感受到中西方生活方式的巨大差异。在中国,人们辛苦劳碌,一生都在为他人而活,从儿时为父母,求学时为成绩,工作后为公司、家庭、子女,甚至孙辈,却鲜有为自己而活的时刻。尽管改革开放使国人富裕起来,但生活压力依旧沉重。不仅是中国人,整个汉字文化圈基本上如此。基本上都是非常卷的社会,比如韩国和日本。

反观澳洲、欧洲和泰国等地,人们的生活态度截然不同。泰国人秉持 “赚三块、花五块” 的理念,认为钱花出去才真正属于自己;澳洲人按周薪结算,有存款便不急于工作,每周工作五天且每天仅六小时,甚至还在争取将工作时长缩短至四小时;日本也有相似的金钱观,人们工作是为了享受生活。这些国家的人们生活愉悦,幸福指数颇高。



见识了不同的生活方式,周老师深感中国人急需财商教育,以实现财富自由,改变生活状态。他在课程中倡导学生走出国门,因为 “没有观世界,何来世界观”。气场源于见识与梦想,游历多国之人,气质自然不凡。出国不仅能拓展视野,还可能颠覆固有价值观。比如中美对待金钱的观念差异巨大,中国人辛苦攒钱,却常面临 “人在天堂,钱在银行” 的无奈;而美国人则崇尚 “人在天堂,债在银行”,尽管我们不应盲目崇洋媚外或过度负债,但这种差异值得深思。

周老师强调,出国游的目的是更好地爱国。走出国门,我们会发现中国在诸多领域已位居世界前列,如移动互联网、科技、创业环境等。然而,国人传统的金钱观亟待改变。国家虽大力刺激内需,但民众因对生活和金钱的认知不足,往往捂紧钱袋。实际上,财商普及至关重要,它能让人们正确认识金钱,将其视为改善生活的工具,而非人生目标。



在国外,许多地方都能看到人们学习财商的身影,而在中国,人们对钱的认知多源于父母,为钱拼命工作,压力巨大,笑容稀缺。若能拥有财商和被动收入,实现财务自由并非遥不可及。以深圳为例,若每月两万开销能使人满足,那么增加两万以上的被动收入即可达成财务自由。

周老师期望中国人能走出国门,体验不同生活,改变对钱的认知,学习财商知识。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中国能像北欧、泰国一样,成为幸福指数极高的国度,让人们在实现财富自由的同时,真正享受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