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强:职场上从不怕淘汰的人,都做对了哪些事?
 
1与其拼经验,不如拼洞察
 
  你一定听过这样一句话:
 
  “很多人说起来有10年工作经验,但实际上他只是把1年的经验重复使用了10年。”
 
  这讲的就是经验的质量。
 
  很多工作了八九年的人,简历上风光无限,又是大公司总监,又是团队灵魂人物,但如果细究去问,答出来的东西往往都经不起推敲。这样即使简历上写着有8年经验,10年经验,实际上能力和一个刚毕业两三年的人没有区别。
 
 
那如何培养自己对行业的洞察呢?回归到工作的日常:
 
  a)从细微处总结洞察
 
  工作无小事,这是我的观点。
 
  说没有小事,是因为你要学会从任何小事中总结出大事。工作流程,做事方法,合作模式甚至沟通方式,每一件日常背后都能挖掘出值得思考的东西。
 
  这些不断积累的总结,最后将汇总成这个行业的底层运行逻辑。越早看清楚的人,机会越多。
 
 b)具备反方思维
 
  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有人跟自己唱反调的情况。
 
  很多时候我们容易被情绪所左右,光顾着去吵架了,却少有人冷静下来思考。实际上,如果我们站在反对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往往会得出让人惊喜的答案。
 
2与其等着被淘汰,不如主动去出击
 
  前两天在看雷军的故事,里面有一段让我印象深刻。
 
  雷军在创立小米之初时,为了找到合适的供应商,天天在外面跑。5个月时间见了1000多个人,瘦了20多斤。
 
  5个月1000人,平均一天就是7个人。每见一个人都要详细介绍自己的产品,规划和未来蓝图,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这工作量想想都很恐怖。
 
  在这之前雷军是金山软件的总经理,早就实现了财富自由。他本可以拿钱去做做投资,过过逍遥日子。可他却愿意放下面子,连对一个地区小工厂的领导也客客气气,一趟趟不知疲倦去拜访。
 
  不知道有多少人能做到这一点。至少我看到许多人远没有雷军那个成就,只是年纪到了,职位高了,就喜欢摆架子,不做事了。每天沾沾自喜,好逸恶劳。
 
 
3与其拼体力,不如拼“识人”
 
  这是今天最后一个建议。
 
  所谓“识人”,就是识别对方靠不靠谱,有没有能力,能不能做大事。
 
  工作五六年甚至更久的人,大多数都应该开始管人。很多人以为管人就是安排下属把事情做好,自己便可高枕无忧。
 
  这是个极其错误的想法。
 
  尤其是现在的年轻人,接触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想法也越来越多,你如果不能在某一个方面镇住他们,不服你是分分钟的事。
 
  厉害的管理者,都有一套拿手绝活,让下属们心甘情愿跟着他一起做事。这就是人心的作用。
 
  不想被淘汰,那就让自己的“被淘汰成本”尽可能提高。这个成本不仅仅是你的个人工资,而是你这整个团队的价值,你在里面扮演的角色,你能产生的作用和影响,甚至你在客户那边的形象……
 
  这都是你的 “帮手”。它们都是公司要淘汰你时,不得不考虑的负面效应。当你所牵连的事情越多,牵连的人越多,就越难被淘汰。这就是“抱团”的力量。
 
  而这一切的关键,就是会“识人”。
 
  识别不同人的能力,配备合适的专业岗位;识别不同人的性格,创造适合他发挥的空间;识别不同人的需求,懂得如何做到利益捆绑。
 
  知人善用,人尽其才。做到这一点,你会获得巨大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