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档,豆瓣评分高达8.2的电影《长安三万里》,让观众们眼前一亮。48首唐诗贯穿其中十位“大唐群星”璀璨亮相
 


 

该电影除了为观众带来气象万千的大唐,也让观众走进了李白和高适那跌宕起伏的人生

天地一逆旅,同悲万古尘

周文强带儿子看完电影后问了一个问题:“电影里有很多诗人,你最喜欢的诗人是谁呢?”

儿子说:“爸爸,我最喜欢高适。”

周文强又问:“你为什么喜欢高适呢?”

儿子答:“因为高适建功立业、报效祖国。虽然他开始郁郁不得志,但是他到最后都一直坚持自己的梦想,一直在努力。”
 


 

周文强听到这个答案颇感欣慰,深感这张电影票买值了。

旧唐书曾记载:“有唐以来,诗人之达者,为适而已。”

导演形容高适是一个坚毅的人。他在影片中有阅读障碍,需要别人读给他听,说话还口吃。但是他性格踏实稳重,从未放弃过治国安邦的理想。

高适家道中落、起点颇低,在诗歌方面也算不上天赋异禀,没有李白浪漫的诗情画意,也没有杜甫伤春悲秋的寂寥情怀。

影片中,高适说:“我是个笨拙的人,没有李白王维他们才气纵横,但我还有武艺傍身。”
 


 

他在建功报国的道路上饱经世态炎凉,47岁才考中进士63岁才封侯,大器晚成。

在动荡的时局面前,在壮志难酬的落魄之际,他依旧积极进取、克服千难万险,实现人生理想。

片中的李白,且不论那些流传千古的诗句,至少在实现人生志向这方面,他作为天才的落寞失意与高适作为凡人的晚年得志形成了鲜明对比。

片中的李白,好高骛远,到处攀附达官显贵,一遇挫折,就醉生梦死,哪怕好不容易当了官,也不务正业。周文强这样形容片中的李白:他处于这个世界,又不属于这个世界。

而高适,勤能补拙,长年累月种地读书。到了边塞不当幕僚,甘愿做骑兵小队长,深入敌后长达一年,在战场冲锋陷阵……

李白和高适,前者如星光般璀璨,却总想走捷径,梦想一再落空;后者如萤火般微小,却脚踏实地、成功逆袭。这与《龟兔赛跑》中的两个角色有些相似。

影片结尾出现一段字幕:李白得大赦后病死,高适成为唐代功业最为卓著之诗人。没有孰是孰非,个人选择不同罢了。
 


 

电影中的高适,完整践行“学而优则仕”。不骄不馁、矢志不渝,始终胸怀忠君爱国之心。这也是对每个为梦想全力以赴拼搏的平凡人,最好的隐喻。

周文强说:在高适身上,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看到高适,周文强想起了十多年前自己在深圳打工时,同事经常约自己到东莞去玩。

周文强说:“东莞都是工厂,有啥可玩的。”同事们就像看异类一样看着周文强。

那时的周文强,一心一意工作、学习,从不去娱乐,心无旁骛。像极了一心一意建功立业的高适。

为了迎来人生中的高光时刻,高适在很多年里一直默默积蓄力量,而周文强也是如此。

无论起点有多低微,无论理想有多遥远,无论前方有多少阻碍,一直一步一个脚印,螺旋式向上攀登。这一点,周文强像极了高适。

周文强说:你的注意力在哪里,成就就在哪里。电影中,高适专注于济世、报国,而李白则会沉迷于酒桌和烟花巷柳

虽然穿越了一千多年历史的长河,让人生成功逆袭的道路依旧没有变,一千多年前是高适走过这条路、一千多年后是周文强走过这条路。下一次,也许是你、是我走过这条路。

《长安三万里》对于孩子的意义,不仅仅是让他爱上诗词、爱上语文、爱上文化之美。更是让他去认真思考,这辈子,究竟要过怎样一种人生?

而家长们也应该扪心自问:如果一切都还来得及,我选择“今朝有酒今朝醉”,还是“铁衣远戍辛勤久”?

作者:家睿